有人用过 Sigma(适马)的博鱼体育数码相机吗?DP 系列如何?
发布时间:2023-10-17 16:07:23

  它是一款2016年07月就已经上市的产品,而我直到12个月之后才第一次接触到有关它的信息,而仅仅只在一个shopping mall的展台上简单试用后我就掏钱买了它。它就是适马sd Quattro,一款严重偏科的数码相机。

  先来说一下它的体积,仅搭配了一款APS-C规格的传感器,但机身的尺寸堪比全画幅,在无反以便携性取胜的今天,这绝对不及格!

  与A7M3对比一下法兰距,看来适马是铁了心只让它使用自己家的镜头,不可能成为“万用插头”存在了,so兼容性不及格!

  后背屏幕即不能反转也不能触控,还没有wifi,在相机逐渐智能化的今天,便利性不及格!

  对焦系统采用相位对焦+反差对焦的方式,好像还蛮先进的,但实际使用起来对焦速度连2010年发布的iPhone4都赶不上,我都怀疑工程师为何还要装腔作势的弄个连续AF的功能在那里,“连续AF”这根本不可能的。对焦性能-不及格!

  连拍速度3.6张/秒,这性能完虐05年发布的5d,每拍一张大概需要2-3秒钟来写卡,如果你连拍个5-6张,那么接下来你需要在黑屏状态下等上20多秒,这特么是上世纪的286电脑吗?FUCK!处理性能-不及格

  ISO100-6400,看起来还可以对吧,能和08年的5D2打个平手了!但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400以上的ISO都是纸老虎,建议控制在200以内使用,这真的是太TM酷了,就好比你有一台胶片机,而身上只有100和200这两种规格的胶卷。高感性能-不及格

  等等,说了这么多全是硬伤,这台相机根本是一无是处啊!那你为啥还乖乖掏钱买它呢?

  确实,在便携性、扩展性、便利性、对焦性能、高感性能、处理性能这些方面它通通不及格,但是到了颜色和画质这一项,我可以自信的给它打双百!!!这就是我掏钱的真正原因。

  sdq所搭载的X3传感器确实不是盖的,S-HI模式4kw像素的输出也绝对不是逗你玩的,它让我对于数码相机的颜色和画质有了全新的认知,之前用过的那些佳能、尼康、索尼、宾得、徕卡在X3传感器面前全部都是渣渣,对的,全部都是渣渣。X3传感器的魅力实在是太强了,以至于仅仅为了这一个特点就可以让我忽略了上面提到的所有缺点,因为在高画质这个领域它是你唯一的选择。

  可能和一众数码相机做对比,对于它们来讲太不公平了,毕竟那些数码相机都是基于一些世俗标准来开发的,对焦、高感、便携性这些都是他们在研发时重点攻克的对象,但它们在画质上的妥协也让这些世俗的数码相机永远都无法追赶上胶片的步伐。然而X3传感器的出现打破了这一局势,让数码相机同样可以拍出像胶片一样的质感。

  sdq内置有3:2、4:3、16:9、21:9、1:1、6:7六种比例格式,基本上涵盖了胶片机所有的比例。你拥有一台sdq就相当于你同时拥有了禄来双反、宾得67、XPAN、奥林巴斯pen以及徕卡M,而不用冲扫这一绝对优势,让sdq在一众胶片机面前显得是那么的自信。至于对焦速度,这肯定不是胶片党首要考虑的问题,毕竟上面提到的那些胶片机还全都是手动对焦呢!至于ISO的问题其实前文已经提到了过了,就当是只有100、200和400三种胶卷吧,我想你也买不到更高感光度的胶卷了,即便有也是买不起的。最大的问题的可能就是续航的差异了,我在使用中一块电池基本上只能拍100张左右,而在持续开机状态下也就坚持20分钟不到的水平,那么也就只好随身多带几块电池来克服这一问题了,就像随身携带几卷胶卷一样。

  其实我当时买它回来,就是用来代替家里的胶片机来使用的,毕竟每次冲扫实在是太麻烦了。如今4个月过去了,它成功让我家里的胶片机吃了四个月的灰,完美的完成了任务!

  其中我对于21:9比例格式情有独钟,基本上都是在用这个比例在拍照。下面发一些用sdq拍的扫街作品,大家一起来感受一下。

  作为一家极度傲娇的厂商,从诞生之出就被人不断地嫌弃,爱它的爱死,不感冒的嗤之以鼻,作风就像老罗的锤子手机,虽然我不买,但是逢人我会不遗余力地推荐大家买买买买买。

  历史:适马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起家,主要做副厂中低端镜头起家,和腾龙差不多,没有特别光辉的历史,企业创立者是现在适马公司社长的老爸,换而言之,现在的山木和人社长是个牛逼的二代。

  黑历史:适马Art系列镜头之前,基本没有可以拿得出手的牛头。注意,是牛头,但是很多中低端高性价比的镜头群还是很丰富的,想当年我在P门时候,镜头清一色适马的(不要跟我讨论公主头、星头,一个字,穷)。

  为什么谈黑历史,当年适马一开始给我感觉是不思进取的。其一,腾龙当时已经做出A17、90微这样口碑比较扎实的镜头了,适马当时唯一拿得出手的只有一只77mm口径的50 1.4。其二,适马一贯的做派,佳能出2470L一代后,适马立马就跟进了,反观尼康谨小慎微一直到07年才发布,此外,有心人可以查一下适马的24-70和70-200走马观花式的更新了N代,没有我这种集才华与阅历于一身的人很容易被二手贩子坑害,同时短时更新N代,既是对自己产品没有信心,也严重扰乱了消费者的目光。还有给蜂鸟做的24-70横向评测塞钱太明显了,我自己都看不下去了。其三,一些特殊镜片乱标,徕卡、蔡司对特殊镜片的使用是极其严谨的,蔡司在135F2上才敢小心翼翼地标一下APO(复消色散设计),徕卡那只50 F2标了APO后立马成为史上最贵小痰盂,适马的长焦头里,除了3只(老70-300,85 1.4,105微距),其他全给没节操地标了APO前缀。其四,机身一块(quattro机除外,我们不能一棍子打死),除了画质好其他都接近渣。

  1. 买Art头的我不做评价,你们开心就好,我这么一个传统而保守的人,买L头纯粹是充值信仰

  2. 几个大光圈或大变焦C头,真心比佳能半画幅头好,包括我用过的金圈10-20 F3.5,50 1.4,有效弥补了当时K-5机身小巧的不足,主要是感觉统一化后的Art、C、Sports三大系列设计风格高度统一,三个字:颜表立!

  3. 适马创新能力很强,12-24雄踞最广全画幅变焦多年(佳能11-24出来没多久),半画幅的18-35,50-100的恒定1.8光圈也是数据傲人,20 1.4打破了徕卡21 1.4的广角定焦大光圈记录,给无数星空党带来福音。

  4. 最后就是适马很傲娇地把那只Sigmonster称号的200-500 F2.8放在产品册里了,官价20多万。此外300-800 F5.6这个规格也是独树一帜的。可惜的是我看很多野外摄影师出于对佳能的信任,大部份还是一如既往地用着白炮筒。

  总结一下,适马的镜头发展有如“勇猛精进,志愿无倦”描述的,东西好不好,三个角度看得出来,一是看价格稳不稳,Art头上市6k,一段时间后基本都能稳定在4k,大部分人吃土半年能把全套Art收集齐;二是淘宝销量多不多,35、50两只Art头能在淘宝上和原厂的35、50分庭抗礼,说明群众是认可的;三是看专业的摄影师用得多不多,反正我在图虫、网易摄影、500px上看了好多大牛也逐步在用Art,说明专业素质、耐用度得到了认可。

  适马机身分为单反系列,目前能买到的是SD1 Merrill,固定不可换镜头系列,目前能买到的是Dp Quattro系列(四台机器分别等效全画幅的21mm、28mm、45mm、75mm),有心人淘一下能买到Dp Merrill系列,还有无反系列SD Quattro(共享SD单反卡口,尚未上市,分半画幅版和APS-H版)。

  A1:传统相机的感光元件,R、B、G三种颜色感光像素是错位平铺的,最后通过算法把色彩计算出来的。而适马的Foven传感器,三种颜色的像素是垂直排列的,导致了每一个像素点上最终采集的数据都是“真实的色彩”,所以放大到100%会让人感觉到清晰无比。

  A2:带来海量的信息处理数据量,机器处理很慢,非常耗电,一块电池只能拍三四十张照片。RAW格式文件不被ps、lr等常规软件支持。暗光下画质非常差,iso800开始基本就不能看了。

  A3:有的,目前Dp Quattro用的感光元件对RGB原来的1:1:1垂直排列做了改进,改成4:1:1的模式,通过牺牲一定的色彩信息来获取高感性能的提升。Merrill标志的Foven传感器是用了三层各1500万像素点,实际数据量达到4500万,输出的是1536万像素的真实色彩照片。到了Quattro标志的这一代Foven传感器,T层像素点是约2000万像素,M层和B层像素点都是约500万像素,和我们印象中Foven长期以来的1:1:1有很大出入,,而且Quattro这一代JPEG输出有个Super-High选项,能够输出约3900万像素的图片,瞬间让我感觉脑子不够用了。

  这个设计从一个键盘器材党的角度来看是有问题的,红、绿像素的减少,必然会导致最终的色彩有一部分是靠算法猜出来的。官方对此的看法是,光线垂直入射,进入红色层会衰减一次,进入绿色层会衰减两次,因此底下两层需要牺牲像素数来获取单个像素面积的增大。抱着对这个说法的怀疑,我观看了大量CHH、无忌的买家测评,好在买DP机的基本都是死忠,很多人会把Quattro和Merrill的图片一起放出来对比。

  首先,蓝色层的像素增加,直观上必然会带来分辨率的提升,所以分辨率上Q比M是毋庸置疑的。其次,科技的进步,就算Q和M的技术参数一模一样,随着算法水平、无间隙透镜等技术的提高,Q也肯定会比M好。但一些玩家的感受和我最终在PConline上看到的一篇对比评测,解释了我心中的疑惑。那就是如果Quattro坚持走1:1:1的正统Foven路线的话,实际提升效果可能会更加棒。大家可以看下面的图,有棱有角的一些画面上,Q的分辨率稍好于M,但到了茂密的树叶枝干,Q因为色彩信息的缺失,会产生类似传统马赛克机器的涂抹感,丧失了Foven机器丝丝入扣、明暗过渡顺滑的高分辨率色彩感。

  懂的人估计已经明白我在说什么了。假如今后适马为了那一点高感的提升而坚持走Q的4:1:1变种Foven路线的话,那么淘宝上还存有的少量Dp Merrill和SD1 Merrill机器可能是你们最后跳入FovenX3坑的机会了,而且3k不到的价格入手,就算你当他是一台胶片机那样慢慢拍,也值了。

  最后给大家看看适马宣传册上DpQuattro惊为天人的样片(单页是A4纸大小,大家可以看参考物),类似技术升级产生的震撼效果(Foven传感器是一次,D800样片发布是一次),然而Quattro的变种Foven设计多少还是给我留下了一点点微妙的遗憾。

  Foven这么好,整个Foven公司被适马给收购了,其他人多少会有一点点眼红。最先走出这一步的是徕卡,德国人换了个思路,尼玛彩色的照片得三层感光像素,我做个黑白机不就可以了吗,事实确实如此,当时的徕卡MM配合APO 50mm F2的样张非常之棒,但是只能拍黑白是最大的硬伤。

  华为P9,不吹不黑,能让德国人来给中国公司跪添也是要有实力的,多年前蔡司镜头在索尼手机上风光一把,现在终于轮到华为了,说实话leica summarit的标志还是很能唬住一些初哥的,官方说法双摄像头,一个拍彩色,一个拍黑白,然后取样计算,用黑白图像的提升整张照片的噪点水平,这个设计很有意思,给国产机赞一个,多的不表。

  但是分析一下华为P9双镜头对近距离的拍摄可能帮助不大,拍摄距离越近,两个摄像头的视角差会越大,所以近物摄影提升效果会变差,而拍远景效果会提升明显。

  结束语:全幅党不用纠结Foven啦,买台iMac 5k或者retina级别的显示器,也可以取得类似效果,或者非retina显示器上用高像素机器开50%放大倍率看片也可行,不过就是苦了那帮100%的强迫症患者了,比如我。

  Sigma的相机?DP Merrill系列,包括DP1M/2M/3M这三款,买就是了,但你买不到新机了,只能买别人的二手,多数还是传家宝的价格,呃,弄不好比5年前买新机还贵,比如DP3M;而且,要买就买齐这一套(看这架势,玩几年还能涨)。

  别的?什么DP1/DP2/DP1S/DP2S/DP1X/DP2X....是很便宜,几百块钱一个,但我劝你别浪费时间,三四百万像素的出图,连玩具都不如。

  Q系列?离远一点,坑爹货,画质根本就是渣渣,M系列的缺点没改掉多少,画质堕落到连主流马赛克都不如了,别信那些水军吹嘘。其实要几个样张(我下面放了一张)看看就知道了。

  说明:我还是高估了知乎,以为10MB以内的图能上传就能原图展示,然而并不可以,所以我补了几个细节100%截图,但我也不能保证知乎展示出来的跟原图能一样。

  Sigma大概率是现在全球销量Top10的相机厂商了,等等,我数一下,现在还在造相机(严格一点,不包括所谓的运动相机)的,好像已经不剩10个了。

  同样的,大概率,Sigma也会很快退出这个行列,最新的FP型号,开卖了一年多,街上的曝光率基本还是0,而上一款机型,SD Quattro/Quattro H,上市是四年前的事了,而且,同样的,也见不到几台。

  一直有传说,是C家在为Sigma提供资助,让它得以维持运营,甚至还有说S家也给钱的....传闻未必可信,但Sigma的相机离市场越来越远倒是真的。

  与SCN三家年年挤牙膏、年年有改进不同,Sigma数码相机的巅峰出现在大约10年前——2010年发布了1500万像素的数码单反机型SD1,标价接近10000美元,实际的国内市场售价也是6万——仅仅只是一个APS-C传感器规格的机身,这几乎相当于当年CN两家旗舰级专业机身。

  这么高的定价,自然乏人问津(据说大陆市场的总出货量只有几十台,甚至还有人说只有十来台的)。Sigma很快在2012年开始发售“改进版”的新机SD1 Merrill(Foveon X3技术的发明者Merrill先生在此前去世,所以这款芯片的命名也是为了纪念他),以及,同期推出三台使用不同焦段镜头的固定镜头数码相机——DP1 Merrill(焦距19mm,折算到135全幅是大约28mm),DP2 Merrill(30mm,等效45mm),以及50mm(等效75mm)焦段的DP3 Merrill,全都是1:2.8光圈。

  这一套三台DPM数码机,在2012年年中开始发售,却在2014年上半年就停产,但积压的库存却一直卖到2017年,价格也从发布时的接近6000元/台迅速滑落到3000元甚至更低。

  在DPM系列之前,Sigma已经生产了10款数码相机,所有相机的底都是来自Foveon公司的X3,第一款是2002年的SD9,单反,1.6x系数的底(跟C家一样!),2004年推出使用同一块3.4MP底的SD10,2006年像素升级到4.6MP(尺寸还是一样),机型是SD14,2009年的牙膏叫做SD15,依然还是这片底。

  在2008年,Sigma开始利用SD14上那片造固定镜头数码相机,型号是DP1(等效28mm)和DP2(等效41mm),镜头光圈值4;并在2009年和2010年,相继推出了没有什么实质性改进的DP1/2S和DP1/2X。

  所有这10款机器,都因为像素过低而无法跟市场主流机型一较高下,即使是使用了Foveon X3传感器也几乎看不到什么突出的优点。

  SD1所使用的14MP芯片是一个巨大的飞跃(坊间传说Merrill芯片只是这个芯片降低品质要求后获得了更高的成品率,从而令成本大幅下降),4704的长边像素,第一次让X3芯片的成像可以在数据上对抗别家的12MP、16MP产品,而X3独特的三层底架构,这次得以完全发挥优势,在成像质量上,几乎超越了市场上所有的全画幅和残中幅机型,甚至也超越了机身售价超过10万的H4D-40MP机型。

  然而,传感器远远不是全部的竞争力,全球各地的SD1M买家们发现自己被这台机身的跑焦问题弄得焦头烂额——虽然理论上,所有的单反相机在使用光学取景器拍摄时都有跑焦的风险,但SD1M的这个跑焦真的是又频繁又随机,麻烦远远大过别家的任何一个产品——于是,SD1M坠落了。

  DP1/2/3M是实时取景,在片上对焦,因此不会有跑焦的担心,甚至从整体上看,这是一套不错的系统,虽然操作有些不那么便利,LCD屏的效果有些难以忍受,还有存储速度也不如人意,电池电量消耗太快...但是对于追求画质的那部分用户来说,这些都是可以忍受的。

  我猜,如果Sigma不在2014年放弃Merrill芯片,如果Foveon在2008年被Sigma全面收购之后还能保持原来的方向和速度发展,那么,到2018年或者2017年的某个时候,如果Sigma对DPM系列做出一些适当的改变,那么,今天的相机市场上,Sigma肯定是一个足以跟富士甚至尼康竞争的对手(在2018年之前,尼康甚至都没有能力推出一台单电相机去应对SONY咄咄逼人的攻势)。

  但是Sigma在这个关键的时候掉链子了,也许是自己觉得再也没有能力控制住X3芯片的成本(据说后期3000元单价销售的DPM相机每一台都在亏钱),也许是如坊间传说的那样,被某个中国大陆的经销商忽悠,总之,Sigma决定放弃X3芯片和它长期以来的标准三层架构!

  在2014年中或更早一点,Sigma停产了所有M系列机型,并随后推出了所谓全新的Quattro结构芯片,想应的,所有的相机都带有Quattro后缀——简称为DP1Q、DP2Q、DP3Q。

  Quattro是一款三层感光的芯片,但它的三层不是全像素的——最上面的第一层是20MP,下面两层则都是只有不到5MP,跟标准的X3架构每层独立获取图像的色彩信息不同,它的下面两层是帮助上面那层猜色的——这更像是拜耳传感器,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马赛克——就是说,Quattro实际上已经不是X3。

  更为恶劣的是,Sigma不知是因为心虚还是别的原因,动用起水军或者枪手这样的网络工具,开始在网上大声喊叫“Quattro在画质上超过了包括Merrill在内的所有传感器”,并默许这些水军对提出质疑的用户大肆攻击,以致毫无底线。

  这种手法,在快消产品或者不容易评价(因为评价的维度太多)的电器、汽车等等商品上通常是有效的。可是,很不幸,Sigma卖的是相机啊,相机是可以简单到不需说话,只需要看成果(出图)就能说明一切的东西。于是,水军和枪手们再多再大的“就是好就是好就是好”喊声,从来就敌不过某个用户冷不丁扔出的一组照片,甚至都无法抵抗某个不知名用户对枪手放出图片冷冷的一句点评“这噪点和沙化感人”或者“跟马赛克一样糊”——因为这些问题明明白白地存在。

  心知Quattro已经无法再忽悠更多人的那一刻,也许早在Quattro机型推出之前。

  所以,Sigma的掌门人就已经有了准备,2019年,Sigma撕下所有的伪装,彻底转向马赛克,使用SONY生产的一片早期型号的24MP全幅底,制造了一台没有电子取景器、采用L镜头接口的版A7M2,并将它取名为FP,号称要在视频市场上分一杯羹。

  可是,视频市场,早就比的不是底,而是电子系统、传输存储速度和配件系统,这从来不是Sigma的强项,甚至就是它自己的死穴——如果电子系统堪用,Sigma早就在M机型上成功了!

  SD Quattro相机有两款,带后缀H和不带H的,两者的区别基本只在于芯片尺寸,不带H的是标准的APS-C底,1.5x的转换系数,20MP;SD Quattro H是APS-H规格底,就是芯片切大了一些,1.3x,转换系数,29MP,也就是说面积比SD Quattro的那片大了大约三分之一。

  这个系列在2016年推出,先上市的是不带H的SDQ,这是一台单电机型,带有不错的LCD屏和EVF,对焦速度尚可,操作也算便利,电池能支撑大约200张拍摄,而且因为和松下某款机型通用,可以降低用户的配件采购成本。

  而且,这个机器外形观感和外壳的工艺可圈可点,肯定比SONY A7系好,表面处理也比CN两家的精致,但即使不谈Q芯片糟糕的画质表现,它也存在两个根本无法修正的问题:为了兼容Sigma自家的老镜头,它采用了老的单反接口,而为了满足法兰距要求,Sigma居然在机身上弄出一个巨大的突出型卡口,这个卡口不仅令SDQ成为少有的便携度比单反更糟糕的单电机型之一,也让整个相机的重心改变,在挂上镜头之后,整个重心严重靠前,从而导致稳定握持的难度加大许多,拍摄糊片的机率大大增加。

  现在DP1/2/3Q机型在二手市场上很多,价格也跌到了2000以内,甚至有1500-的DP2Q出售,SDQ机身也有2000以内的;

  而DPM系列,虽然基本都是5年陈以上,大多还带有转盘不灵、乱跳等毛病,价格却在节节上升。早在2年前,市场上就看不到成色稍好价格又低于3000的DP3M,现在,是2000块的DP2M都不容易见到了。

  DP1M拍摄,基本无裁切,中等质量输出(BHu不能接受10MB以上图片),5.7MB

  DP3M拍摄,缩小至2160边长。缩图之后,X3的优势已经不明显,但远处景物的细节刻画仍然有。

  DP1M拍摄,无裁切无缩图,点开可看。受限于上传尺寸,输出为中等质量。9.7MB

  如果题主的dp是包括dpm、dpq的话,那现在获得赞同最多的答案似乎漏了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100%看大图的超强分辨率啊,这才是x3对msk最大的优势,可以说现在dpm这小相机,现在仍然是这世界上所有生产过的135相机中最清晰的之一,如果不客气一点,或者限定一些条件,那个之一也可以去掉。不为那分辨率,不100%大小看图,你买x3干嘛?

  色彩?说起来这并不是x3的强项,甚至是弱势,谁都知道spp调色是件很痛苦的事,要想不偏色那是很难的,虽然调整过的照片有些很惊艳很出彩,可以达到120分,但还有好多片子怎么调也不过60分、70分,而msk呢,大部分都80+,这对一个长期使用x3相机的人来说,这其中有多少无奈和辛酸呢

  至于操控高感什么的,你花3000块就能拥有这个世界上拍照最清晰的相机,体积还不大,其他还要求那么多干啥。当你拥有一台msk单反和dpm的时候,你就经常会在用单反的时候想——这个用dpm拍会更清晰,最后dpm就会成为你的心魔,恭喜你,你在一条偏执的道路上已经越行越远了:)

  拥有dpm123的人对dpq系列真心是有些失望的,宁愿适马在线这一条路上走到黑,也不愿看到这妥协的产品,所以要体验适马x3,还是去买个dpm吧

  适马的相机确实像之前几位知友所说,就只有一个优点就是出片的色彩,其他都是渣,作为一个只用过SD15和DP1的马帮菜鸟来说,我的感受相信大多数用适马相机的人都会有共鸣:就因为这一个优点,你会忽略掉其他的一切缺点,不顾一切的爱上他。

  如果您认为X3芯片是SIGMA机身的灵魂,那么只说对了一半,X3芯片加上Spp(SIGMA Photo Pro X3 Raw格式的后期处理工具)才是全部的灵魂!SPP用不好,SIGMA的机身就永远玩不好!

  Foveon X3的三个感光层在不同的深度撷取RGB色光,于是可以确保RGB色光都被撷取100%。分层感光会有几个主要的优势,例如,影像更鲜锐、色彩细节增加,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纹状效应等(摘自),细说起来要很多建议自己找一下。

  宽容度定义:是指感光材料按比例正确记录景物亮度范围的能力。通俗点说,你如果拍摄一个愿景,对焦在一个比较亮的地方,那么暗处就会非常的暗甚至出现欠爆;反之如果你对焦在一个比较暗的地方,那么亮处就会非常亮出现过爆。

  而用X3+SPP基本可以避免上述情况,如上图我对焦是远处的山上,这样近处的水应该会很暗,但是用适马相机拍出来基本无影响。

  至于DP系列是否合适购买,我只能说:适马的相机DP或者SD系列都更适合一些偏执的摄影爱好者使用,因为他既不像主流品牌的相机那样易操控易上手,用个AUTO可以解决大多数的情况,又不想主流相机那么容易挂在手边一眼就被认出来而显得高大上(不过适马相机在稍微懂点的爱好者中还是有不错的认知度,我就遇到过在火车上和不认识的人驴友聊起我用的X3相机,他非让我从包里拿出来让他长长见识的情况,逼格陡升哇。但是大多数还是别人投以比较茫然的目光甚至以为是什么国产山寨货之类的 T_T)。而且适马的相机有个很指明的弱点就是不适合在夜间拍照,因为ISO到了400基本噪点就已经很厉害了,不借助三脚架或者固定支撑,90%是拍不出什么片子的。

  新手不建议用这个相机,没有后期处理耐心的人不建议用,准备拿个相机装装13或者泡个妹纸的不建议用,入门之后DP系列可以作为备机使用。以上均为自己旅行时候拍的拙劣照片,都称不上作品,只是为了更形象解释X3的特点来用的,贻笑大方了。博鱼体育官网

TOP